发布日期:2023-03-27 13:16浏览次数:
半岛体育日前,总投资1亿元的大连科环泵业有限公司无泄漏磁力泵智能生产车间项目开工建设,这是旅顺民营企业又一重大投资项目。项目建成后,企业年产值预计可增加1.2亿元,达到3.6亿元,增加税收1000万元。
近年来,旅顺口区围绕转方式、调结构、促升级,练好“育、引、服”三字诀,全面提升民营经济竞争力、创新力和政府部门服务力,实现民营经济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为夯实民企竞争力,旅顺口区积极推进“三个一批”工业企业梯度培育计划,引导中小企业走发展专业化、管理精细化、技术特色化、创新驱动发展之路,民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
旅顺口区民营市场主体44723户,占比达到99.5%;民营企业技改备案37项,拟投资金额10.4亿元,占比56.6%。全区民间投资信心不断提振,投资质量和效益不断增强。
为激发民营企业创新力,旅顺口区积极引导企业创新,完善创新体系,构建全周期政策支持、全要素保障、全方位服务的创新生态体系。今年,旅顺口区建立了全科技成果评价机制和科技成果转化激励机制,成功引进国家技术转移东部中心大连分中心,打造省级、国家级专利技术交易市场平台,建设科技创新价值评估体系,推进科技成果在旅顺口区就地转化。旅顺口区民营企业创新力指标也呈“井喷”式增长,全区专精特新企业中,民营企业占比94.9%;高新技术企业中,民营企业120家,占比88.9%;民营企业研发投入占比达到41.6%。
旅顺口区进一步深化“亲商富商常态化助企”专项行动,建立“重点企业一企一策专班服务”工作机制,不断优化服务措施半岛体育,助推民营企业发展。全区各级服务部门深入基层一线为企业做政策指导,主动为企业送上创新政策。在为全区多家企业制作《精准政策汇编》的基础上,旅顺口区还编制了《创新政策申报月历》发送给企业,为企业了解政策提供了有力支持,提升了企业创新意愿。
此外,针对企业在政策、项目等方面的需求,旅顺口区指派懂政策专人进行“一对一”专班服务,有效破解一批制约企业发展的难点问题,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近日,位于普兰店区的大杨集团半岛体育、大连达伦特香氛科技有限公司两家民营企业作为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代表,参加了由工业和信息化部主办的“服务型制造万里行——走进装备制造业”会议,并作为优秀企业代表上台领奖。
据了解,目前普兰店区有民营企业13800多家。近年来,在大力发展民营经济的同时,普兰店区始终鼓励和支持民营企业转型升级,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日前,普兰店相关部门工作人员实地参观民营企业大连良霖铸造材料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听取企业投产运营和发展状况,就企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把脉问诊”。为提升服务民营企业的水平,普兰店区开展“走企业,送政策”活动,面对面让民营企业更直观地了解政策内容、惠及对象及扶持标准,逐步引导有潜力的企业向智能制造、两化融合、服务型制造示范转型发展。
为了支持民营企业转型升级,普兰店区不断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化解企业办事难、证明多、来回跑等问题。从去年开始,普兰店区重点解决“办证难”问题,截至目前已举行10批次集中颁证仪式,为40多家民营企业办理不动产权证216本,涉及建筑面积46.39万平方米,涉及产生问题时间最早可追溯至1995年,可为企业融资10.6亿元。
近年来,普兰店全力推进“创新型中小企业—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雏鹰瞪羚独角兽企业”梯度培育工作,建立完善了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目前,全区民营企业已有100多家科技型中小企业、71家高新技术企业、4家瞪羚企业和13家雏鹰企业,拥有3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7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有11家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试点企业,拥有2家国家级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
普兰店区将全力争取国家、省、市各类扶持企业优惠政策,助力企业产业转型和科技创新,推进民营经济由小而散、土而弱逐步向产业型、科技型、外向型转变,促进民营经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充分利用中小企业服务平台,实现各类服务平台互联互通、资源共享,加大服务力度,拓展服务渠道,营造更加公平的发展环境,让企业发展“一路绿灯”,实现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走进位于瓦房店市轴承产业开发区的大连瑞谷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可以看到一个个自动化设备开足马力、不停运转。今年,该公司精密轴承保持器产品一直处于供不应求状态,预计一季度营收与去年同期相比将增长12%至15%。
近年来,瓦房店市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民营经济稳步发展,像大连瑞谷科技有限公司这样的民营工业企业已占全市工业企业总数的9成以上,对助推瓦房店市实现做强做优做大县域经济,实现“GDP三年突破800亿元,五年跨越1000亿元”的基本目标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今年,瓦房店市召开“五强化五提升”实现县域综合实力新突破行动动员部署大会,号召各部门助企纾困、做好服务,大力支持民营经济发展。
瓦房店市委部召开专题会议,要求大家积极参与惠企政策的制定与落实,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助力民营经济回暖升温。瓦房店市工商联主动与公、检、法、司、税务对接,搭建政法、税务部门与民营企业的对接交流服务平台。瓦房店市科工局搭建银企对接平台,为民营企业提供更多的融资产品,帮助民营企业解决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
同时,瓦房店市切实发挥头部企业作用,重塑轴承等支柱产业全新内涵特征和战略定位,擦亮瓦房店市民营经济品牌,强化重点领域自主创新,打造高能级产业集群。
瓦房店市将持续做好服务民营企业的工作,聚焦“工业强市、产业兴市,创新驱动、数字赋能,城乡统筹、区域协作,塑造环境、激发活力”32字总要求,精准分析产业现状,找准发展定位,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大力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立足自身产业优势,瓦房店市将不断推动轴承制造、新能源、汽车零部件、现代食品加工、通用设备制造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优势再造,补齐产业链短板,实现产业集群新突破。
日前从庄河市获悉,截至2022年底,庄河市民营经济市场主体发展到7万户,同比增长7.68%,为5年前的1.66倍。近年,庄河市高度重视民营经济发展,努力为民营经济创新创业营造优越环境提供坚强保障。
庄河市先后出台《庄河市加快培育和发展市场主体实施方案》《庄河市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扶持办法》等一系列政策措施,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完善惠企纾困政策措施体系,构建优质企业梯度培育体系,促进民营企业创新发展,推动民营企业数字化转型,强化民营经济人才支撑。
庄河市成立企业服务中心,统筹开展市场环境、法治环境、融资环境、政策环境、创新环境等服务和评估工作、推进中小企业科技创新。实现233项非接触式办税事项,190个事项“最多跑一次”。
开展“走企业、送服务”活动,分区域、行业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科技型、创新型民营中小企业,建立一个企业一名服务秘书的“服务秘书”制度,践行“一线工作法”,指导企业用足、用活、用好各级各项惠企政策。
设置“新办企业服务专区综合受理窗口”,实现“一窗受理、一套材料”即可实现企业营业执照、税务登记、办理、社保登记、银行账户预约登记业务。一般性企业开办环节精减至1个,开办费用零成本、开办时间0.5个工作日,企业设立营业执照审批时间不超过2小时。推进“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工作,72项审批事项办理时限压缩比例从25%到75%不等。
庄河市深入开展“走企业,送服务”等活动,431名“服务秘书”和领导干部,主动深入到719家企业,为企业解难纾困,解决实际问题,提供精准服务,2022年共收集企业提出的困难和问题220个,全部予以解决。
此外,庄河市大力培育科技创新企业,着力推动民营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建设,为31家企业申报2020年研发投入后补助资金372.2万元。国霖技术有限公司“数据中心机房智能化配风节能系统”获第十一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大连赛区)一等奖,并获得国家创新创业大赛优秀企业奖。大连富谷水产有限公司、大连玉洋水产有限公司担任盟主,备案省级典型类实质性产学研联盟2个。大连中比动力电池有限公司成为大连市唯一获批2022年度国家级智能制造优秀场景企业。
近日,由中国渔业协会水产苗种分会、长海县总商会和长海县海洋发展局联合主办的首届大连长海水产种业渔业服务交易会正在紧张筹备中,已经吸引了众多渔业企业报名参与。依托现代海洋牧场建设,长海县不断创新方法优化路径,进一步扶持并推进中小微企业和民营经济健康发展。
长海县优化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不断深化“放管服”改革。新办企业全程电子化率已达100%,一般性企业设立登记时间压缩至30分钟内。电子营业执照申请即办,新办企业印章刻制实现首套免费,社保用工实现“二合一”。依托“一网通办”门户,实现网上申报、信息公开、协同监管半岛体育。加强“信用长海”网站建设,编制完成长海县信用信息目录,建立行业守信“红名单”和失信“黑名单”制度。
长海县完善精准有效的政策环境,切实减轻企业税费负担,2022年累计新增缓税、退税减税合计3233万元。其中,制造业中小微企业缓缴税款437万元,新增增值税留抵退税2168万元,减免政策718万元。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创造便利条件,组织全县308家企业入驻全国“信易贷”平台,帮助企业获得优质金融产品和服务。
同时,长海县鼓励引导民营企业改革创新。加快提升中小企业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和创新水平,助力大连壮元海生态苗业股份有限公司“生态养殖马粪海胆”成功获评2022年度辽宁省“专精特新”产品(技术)。累计获批国家级示范区项目18个,占大连市的64%、辽宁省的47%、全国的10%。成功创建成为国家级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和现代农业产业园。
此外,长海县构建亲清政商关系,促进民营企业规范健康发展。出台《长海县建立项目“服务秘书”保障制度实施方案》,建立项目“服务秘书”保障制度。对总投资500万元以上23个项目选配14名服务意识强,业务能力过硬人员担任“服务秘书”,实现了人员配备全覆盖,保障制度运行畅通。成立并及时调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工作秘书服务全覆盖工作领导小组,为全县规上工业企业全部配备“服务秘书”,实现全年服务全覆盖,迅速高效帮助企业解决了例如进口货物运输不畅、海产品销售受阻等多项问题。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